【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国际学院)讯】10月28日晚,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俄合作班的同学们齐聚B203教室,用一场别开生面的中俄建筑文化粘土创作活动,开启了一段融合文化、创意与动手实践的奇妙旅程。

文化为媒,粘土为桥
本次活动以“中俄建筑文化交流”为核心,旨在通过超轻粘土手工创作,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俄罗斯经典建筑的独特魅力。从建筑风格到历史背景,从色彩搭配到结构设计,同学们在创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感悟,进一步增强了中俄合作专业的文化认同感。

巧手塑形,灵感迸发
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克里姆林宫、圣瓦西里大教堂等经典建筑元素进行创作。一团团朴素的粘土,在同学们的巧手下逐渐变得立体而生动。指导老师张倩、黄汝玉穿梭其间,不时为同学们解答建筑文化问题,指导粘土制作技巧。

作品展示,见证成果
创作结束后,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作品,并讲述背后的建筑故事与创作理念。有的小组注重色彩还原,用多彩粘土复刻自己心中俄式建筑的绚烂;有的则在结构细节上下足功夫,精细捏制宫殿的洋葱形圆顶。由师生代表组成的评审团从“文化还原度”“创意融合度”“工艺精细度”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出了多件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将被制作成精美的“中俄文化摆件”,赠予学院老师,成为专业文化与校园记忆的独特载体。

一场活动,多重收获
这不仅是一次手工活动,更是一次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同学们在合作中增进了友谊,在创作中提升了审美,在讲述中锻炼了表达。活动虽已结束,但中俄文化的种子已在同学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接下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俄合作班将继续开展更多具有专业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活动,让文化的交融,在每一次亲手实践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