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荆楚好老师|将锅碗瓢盆搬进实验室 这群老师兑现了把学生“带起飞”的承诺
发布时间:2025-08-18 18:51:36 作者: 浏览次数:

 极目新闻记者 周治涛

 通讯员 严静雅 于珍妮

 实习生 周桐

16239

 从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多年颗粒无收,到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举夺金,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学院教师赵锦和她的专业群教师团队,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2024年10月,当赵锦带着师生手捧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全国金奖的证书回到校园时,整个学院沸腾了。望着学生们眼里闪着的光,赵锦红了眼眶——她和团队终于兑现了年初对孩子们的那句承诺:“跟着我们练,一定带你们飞起来。”

 寒冬冻雨备战技能大赛

 他们在实验室里开火做饭

 2024年初的那场冻雨,湖北人大概都忘不了。冰粒敲打着玻璃窗,裹着寒风往骨头缝里钻,连路灯都结着冰棱。本该空荡的校园里,轻化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却亮着暖黄的灯,赵锦正带着一群学生,在寒假里冲刺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

 “之前学院在省级以上竞赛没拿过太亮眼的成绩,孩子们总觉得‘我们可能不行’。”赵锦回忆,当时她刚牵头负责学院工作,心里憋着股劲:得让学生看到希望,也得让年轻老师抬起头。

 可冻雨成了拦路虎。训练场地突然停水断电,食堂停了火,留校的学生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总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练吧?”青年教师胡莉记得,那天赵锦突然拍板:“咱们自己开伙!”

 老师们真把家里的家伙事儿搬来了。赵锦拎着保温桶,里面是凌晨五点起来炖的红烧肉,汤汁裹着肉香,一打开就在冷飕飕的实验室里漫开;胡漪老师捧着烤盘,刚出炉的牛排还冒着热气,刀叉碰撞的脆响混着学生们的欢呼;汪晓雪老师的袋子里装着速冻汤圆,“煮一锅,暖乎”;胡莉则扛来了小炉子和铁锅,蹲在实验室角落给大家煮饺子,沸水咕嘟咕嘟冒泡泡,白雾模糊了她的眼镜片。

 学生们捧着热饭,看着老师们围在临时搭起的“灶台”边忙碌,有人偷偷抹了眼泪。“老师,咱一定得拿奖!”有个女生哽咽着说。

2BCAC

 那阵子,实验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段日子汪晓雪老师的孩子得了肺炎,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守在实验室,来回奔波,面对同事的担忧,汪老师总说“没事,孩子有人照顾”。

 这份拼劲没白费。师生团队最终在省赛里捧回了一等奖。可还没等喘口气,9月的一则通知又让大家绷紧了弦——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了,只剩一个月准备,还是全新的赛制。赵锦、严鹤松、刘斯琪几位老师二话不说,把十一假期的车票全退了,办公室的灯从此成了校园深夜里最亮的星。

 备赛期间,一次燕道军操作失误,一整瓶试剂被打翻在实验台上,透明的液体溅得到处都是。他吓得脸发白,站在原地手足无措。刘斯琪老师立刻走过去,轻轻拍他后背:“没事,谁都有失手的时候,咱重新来。”她蹲下来和学生一起清理,后来又拿起试剂反复示范,直到燕道军完全掌握。

 工匠班里的 “绑定式” 成长

 反复训练让学生的指尖不再颤抖

 武汉的夏天,酷热难耐。今年暑假,大二学生包瑞坚守在实验台前,反复训练技能操作技巧,因为手上的旧伤,他时常在精密操作时“掉链子”。

 “别慌,跟着我数呼吸。”许罗凤老师走过来,轻轻握住他的手腕,“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对,就这样,感受手臂的力气。”旁边的何畅老师拿着秒表,把操作步骤拆成一个个小节点:“滴液前停1秒,对准刻度再动手,咱们练100遍,不信练不好。”

 去年包瑞刚上大一,他在班级群看到学院“工匠班”招募,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真被选上了。“之前总觉得自己基础差,老师却说‘你动手能力强,好好练能出彩’。”包瑞说,课余时间他几乎泡在实验室,理论不懂了,何畅老师会画图讲透;操作变形了,许罗凤老师会握着他的手示范;就连紧张到失眠,赵锦老师也会拉着他在操场散步,“比赛就是平常训练,你做得到”。

 去年省赛,包瑞拿了第二名,领奖台上他将证书高高举起。今年暑假,为了备战全国赛,许罗凤老师每天都在实验室,她和何畅老师研究了各种资料,把每个操作环节拆解成“动作模板”,陪着包瑞从“手抖到滴不准”练到“误差不超过0.1毫升”。

1C0F4

 “工匠班”就像个大家庭,老师和学生是“绑定”在一起的。学生练到几点,老师就陪到几点;学生卡在哪一步,老师就通宵查资料找方法。赵锦说:“我们不只要教技术,更要让他们相信‘我能行’。”

 这份“绑定”结出了硕果:2024年,“工匠班”拿下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金一银、“一带一路”赛事两金、湖北职业技能大赛一金一银,一批学生被保送专升本。“现在我们把备赛内容融进日常教学,让更多孩子能摸到‘顶尖’的边。”赵锦望着实验室里埋头练习的学生,眼里满是欣慰,“不是只有少数人能飞,咱要让更多人长出翅膀。”

40DC3

 通过志愿服务选拔人才

 开展党建活动助力学生求职

 仟吉武汉生产公司的车间里,周少杰熟练地操作各种检测设备。这个从湖北轻工职院毕业的年轻人,如今是企业的青年骨干之一。“当初能进仟吉,多亏了学院的‘青花红彩’工作室。”他说。

 “青花红彩”是赵锦和团队老师们的“创意”——取“轻化工程学院大放异彩”的谐音,既做党建育人,也练综合素养。“企业招人,不光看技术,更看责任心、协作力。”赵锦说,他们想让学生知道:“好工匠,先做好人。”

 工作室里有个特殊的岗位,那就是武汉革命博物馆红巷青马志愿服务岗。13名学生志愿者轮流在这里讲解革命故事。为了讲好一个党史故事,老师们陪着志愿者们查资料、练语气,甚至模拟游客提问。

 “后来发现,能把故事讲清楚,也能把实验步骤说透彻,这都是相通的。”赵锦介绍,老师们还带着学生拍思政微电影,他们的作品拿到了“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高职组二等奖。

 老师们还把“就业桥”搭到了企业门口。通过支部共建,工作室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到仟吉等企业实习实训。周少杰记得,去企业前,赵锦老师特意找他谈话:“技术过硬是本分,踏实肯干才是加分项。” 实习期间,他跟着师傅学技术,也跟着党员师傅学担当,毕业前就被企业预订了。

 如今,学院的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成了“香饽饽”,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湖北省特色专业,团队还牵头组建了中国食品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造纸产教融合共同体,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找上门合作。“学生有出路,老师有奔头,学院才有底气。” 赵锦说。